康熙字典:
部首:髟
字典出處:宋本廣韻:頁120第6康熙字典:頁1452第31辭海: 卷1頁5182第02GSR: 第423.a漢語大字典: 卷7頁4518第09
國語發音:kūn
粵語發音:kwan1
說文解字:《髟部》髡:𩮜髮也。从髟兀聲。
宋本廣韻:《廣韻・上平聲・䰟・坤》髡:去髮。
康熙字典:《康熙字典・髟部・三》髡:《唐韻》苦昆切《集韻》《韻會》《正韻》枯昆切,𠀤音坤。《說文》𩮜髮也。从髟,兀聲。或从元。《周禮・秋官・掌戮》髡者使守積。《註》王之同族不宮之者,髡頭而已。《前漢・𠛬法志》當黥者,髡鉗爲城旦舂。又人名。《孟子註》淳于髡,齊之辨士。又樹禿曰髡。《齊民要術》種柳千樹足柴,歲可髡二百樹。又《集韻》去骨切,音窟。又五忽切,音兀。義𠀤同。
反切:苦昆(《廣韻・上平聲・䰟・坤》)
英文翻譯:to shear tree; ancient punishment
古汉语:
髡
kūn
①<名>古代一種剃去頭髮的刑罰。《後漢書·馬融傳》:「免官,~徙朔方。」
②<動>剪去頭髮。屈原《涉江》:「接輿~首兮,桑扈裸行。」
③<動>剪去樹枝。賈思勰《齊民要術》:「種柳干樹則足柴,十年以後~一樹,得一載。」
常见问题:
- 髡的拼音是什么?
髡的拼音是kūn .
- 髡总共有多少笔?
髡总共有笔.
- 髡的笔画写法?
髡的笔画写法请点击上方"查看分步写法"按钮查看.
- 髡的在线书写练习网站?
本页即是髡的书写练习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