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部首:阜
字典出處:宋本廣韻:頁43第23頁347第4康熙字典:頁1348第10辭海: 卷1頁4203第01GSR: 第25.i漢語大字典: 卷6頁4124第05
國語發音:bēi bì pō pí
粵語發音:bei1 pei4 po1
唐代發音:byɛ pɑ
說文解字:《𨸏部》陂:阪也。一曰沱也。从𨸏皮聲。
宋本廣韻:《廣韻・上平聲・支・陂》陂:書傳云澤障曰陂。彼爲切,十一。打開字典《廣韻・去聲・寘・賁》陂:傾也,易曰無平不陂。又音碑。
康熙字典:《康熙字典・阜部・五》陂:《唐韻》彼爲切《集韻》《韻會》班麋切《正韻》逋眉切,𠀤音𥓓。《說文》阪也。一曰池也。《玉篇》澤鄣也。《風俗通義》陂者,繁也。言因下鍾水,以繁利萬物也。今陂皆以漑灌。《書・禹貢》九澤旣陂。《禮・月令》毋竭川澤,母漉陂池。《註》畜水曰陂。又地名。《左傳・成四年》許人敗諸展陂。《註》展陂,許地。又《昭十三年》次于魚陂。《註》竟陵縣城西北有甘魚陂。又《正字通》黃陂,縣名,今黃州府。又《前漢・禮樂志》騰雨師,洒路陂。《註》路陂,路傍也。又《集韻》或作波。《史記・貨殖傳》水居千石魚陂。又《灌夫傳》陂池田園。《前漢書》𠀤作波。又《前漢・景十三王傳》游雷波。《註》波讀爲陂。雷陂,陂名。又《集韻》蒲麋切,音皮。陂池,旁頹貌。又《集韻》《韻會》𠀤滂禾切,音坡。《集韻》與𨸭同。𨸭陀,不平也。《爾雅・釋地》陂者曰阪。《揚子・方言》陂,衺也,𨻰、楚、荆、揚曰陂。《釋名》山旁曰陂,言陂陁也。《玉篇》陂陀,靡迆也。《唐韻正》書洪範,無偏無陂,遵王之義。本作頗,唐明皇攺爲陂。韻補曰:古義字皆音俄,周官註亦音俄,故古文尚書本作無偏無頗遵王之義,以叶俄音。唐明皇以義字今音爲乂,攺頗爲陂,以從今音,古音遂湮矣。又《集韻》逋禾切,音波。《博雅》陂陁,衰也。又《集韻》一曰山坡,或作岥。又《集韻》蒲波切,音婆。陂陁,不平。又《廣韻》《集韻》《韻會》彼義切《正韻》兵媚切,𠀤音賁。《玉篇》傾也,邪也。《正韻》不平曰險,不正曰陂。《易・泰卦》无平不陂,无往不復。《周禮・春官・典同》陂聲散。《史記・五宗世家》邯鄲中諸使過客,以彭祖險陂,故莫留邯鄲。
反切:彼爲(《廣韻・上平聲・支・陂》)彼義(《廣韻・去聲・寘・賁》)
英文翻譯:dam, embankment; reservoir
古汉语:
陂
bēi
①<名>山坡;斜坡。杜甫《渼陂行》:「半~已南純浸山。」
②<名>水邊障K的堤岸。《史記·高祖本紀》:「其先劉媼嘗息大澤之~,夢與神遇。」【引】築堤防水;壅塞。《國語·吳語》:「乃築台於章華之上,闕為石郭~漢,以象帝舜。」
③<名>積蓄水的池塘。蘇軾《上皇帝書》:「万頃之稻,必用千頃之~。
④<動>傍,靠近。《後漢書·馮衍傳》:「~山谷而閒處兮,守寂寞而存神。」【引】順着;沿着。【又】旁邊;側邊。《漢書·禮樂志》:「騰雨師,灑路~。」
bì傾斜。《周易·泰》:「無平不~。」【引】邪惡,不正。《呂氏春秋·君守》:「此則奸邪之情得,而險~、讒慝、諂諛、巧佞之人無由入。」
pō傾斜不平。司馬相如《哀秦二世賦》:「登~阤之長阪兮,坌入曾宮之嵯峨。」
常见问题:
- 陂的拼音是什么?
陂的拼音是bēi .
- 陂总共有多少笔?
陂总共有笔.
- 陂的笔画写法?
陂的笔画写法请点击上方"查看分步写法"按钮查看.
- 陂的在线书写练习网站?
本页即是陂的书写练习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