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书写练习

查看笔顺

拼音: 笔画: 部首:



康熙字典:

部首:艸
字典出處:宋本廣韻:頁87第8康熙字典:頁1065第30辭海: 卷1頁1746第04GSR: 第519.m漢語大字典: 卷5頁3320第04
國語發音:lí
粵語發音:lai4
唐代發音:lei
說文解字:《艸部》藜:艸也。从艸黎聲。
宋本廣韻:《廣韻・上平聲・齊・黎》藜:藜藿。
康熙字典:《康熙字典・艸部・十五》藜:《唐韻》郞奚切,音犂。蒿類。《禮・月令》藜莠蓬蒿𠀤興。《前漢・司馬遷傳》墨者,糲粱之食,藜藿之羹。《註》藜草似蓬。《爾雅翼》藜,莖葉似王芻,兗州蒸爲茹,又可爲杖。《晉書・山濤傳》文帝以濤母老,贈藜杖一枝。又《揚雄・甘泉賦》配藜四施。《註》配藜,披離也。又懸藜,玉名。《史記・范睢傳》梁有懸藜。
反切:郎奚(《廣韻・上平聲・齊・黎》)
英文翻譯:Chenopodium album, pigweed

古汉语:



①<名>草本植物。花黃綠色,嫩葉可以吃。《五蠹》:「~藿之羹。」
②<名>指藜杖,由藜的老莖做成的拐杖。《中山狼傳》:「遙望老子杖~而來。」【藜羹】藜草煮成的羹,泛指粗劣的食物。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