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书写练习

查看笔顺

拼音:kuài  笔画: 部首:



康熙字典:

部首:肉
字典出處:宋本廣韻:頁381第37康熙字典:頁996第03辭海: 卷1頁1045第02GSR: 第321.g漢語大字典: 卷3頁2117第05
國語發音:kuài
粵語發音:kui2
唐代發音:guɑ̀i
說文解字:《肉部》膾:細切肉也。从肉會聲。
宋本廣韻:《廣韻・去聲・泰・儈》膾:魚膾。《說文》曰:細切肉也。
康熙字典:《康熙字典・肉部・十三》膾:《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外切,音儈。《說文》細切肉也。《玉篇》肉細切者爲膾。《釋名》膾,會也。細切肉令散,分其赤白異切之,已,乃會合和之也。《韻會》肉腥細者爲膾,大者爲軒。《禮・曲禮》膾炙處外。又《博雅》膾,割也。又《廣韻》魚膾。《詩・小雅》炰龞膾鯉。又《韻會》國名。堯欲伐宗膾。宗膾,小蕃國。《集韻》或从魚。鱠。
反切:古外(《廣韻・去聲・泰・儈》)
英文翻譯:minced meat or fish

古汉语:


kuài<名>細切的肉食。《論語·鄉黨》:「食不厭精,~不厭細。」辛延年《羽林郎》:「就我求珍餚,金盤~鯉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