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书写练习

查看笔顺

拼音: 笔画: 部首:



康熙字典:

部首:彳
字典出處:宋本廣韻:頁436第44頁453第22康熙字典:頁369第22辭海: 卷5頁1620第4GSR: 第1034.d漢語大字典: 卷2頁0834第02
國語發音:fù fòu
粵語發音:fau6 fuk6
唐代發音:*bhiuk bhiòu
說文解字:《彳部》復:往來也。从彳复聲。
宋本廣韻:《廣韻・去聲・宥・復》復:又也,返也,往來也,安也,白也,吿也,扶富切。又音服。八。打開字典《廣韻・入聲・屋・伏》復:返也,重也,亦州名古音陵縣春秋時屬楚秦屬南郡隋爲江陽郡武德初爲復州。
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彳部・九》復:〔古文〕𢕛𠣸《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房六切,音伏。《說文》往來也。《廣韻》返也。《書・舜典》如五器卒乃復。《傳》復,還也。《詩・小雅》言歸思復。又《韻會》答也。《書・說命》說復于王。又《韻會》白也。《禮・曲禮》願有復也。又《韻會》反命也。《周禮・天官》諸臣之復。《註》復,報也,反也。《疏》謂羣臣受王命,使臣行之訖,反報於王也。又招魂曰復。《禮・檀弓》復盡愛之道也。《註》復謂招魂,庶幾其精氣之反。又興復。《諸葛亮・出師表》興復漢室,還於舊都。又姓。《正字通》元有復見心。又州名。《隋書・地理志》後周置復州,大業初改曰沔州。又復陶,官名。《左傳・襄三十年》使爲君復陶。《註》復陶,衣服之官也。又衣名。《左傳・昭十二年》王皮冠秦復陶。《註》秦所遺羽衣也。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方六切,音福。《集韻》重也。《正韻》反覆也。《易・復卦》反復其道。《詩・小雅》顧我復我。《註》謂迴轉反復之也。又《正韻》復,除也。《前漢・高帝紀》七大夫以下,皆復其身及戸勿事。《註》復其身,及一戸之內,皆不徭役也。又與複通。《史記・秦始皇紀》爲復道,自阿房渡渭屬之咸陽。《前漢・高帝紀》上從復道上,望見諸將往往耦語。《註》上下有道,故謂之復。又與覆通。《詩・大雅》陶復陶穴。《音義》復,累土於地上。《說文》作覆。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浮富切,浮去聲。《集韻》又也。《增韻》再也。《詩・大雅・大明序》文王有明德,故天復命武王也。又叶房月切,音伐。《韓愈・招揚之罘詩》禮稱獨學陋,易貴不遠復。作詩招之罘,日夕抱饑渴。渴,巨列切。又𡕴𡕨㚆𠣾。
反切:扶又(《四書章句集注・論語集注・述而第七》)扶又(《四書章句集注・論語集注・述而第七》)扶又(《四書章句集注・孟子集注・公孫丑章句上》)扶又(《四書章句集注・孟子集注・滕文公章句上》)扶又(《四書章句集注・孟子集注・滕文公章句上》)扶又(《四書章句集注・孟子集注・滕文公章句下》)扶又(《四書章句集注・孟子集注・離婁章句上》)扶又(《四書章句集注・孟子集注・盡心章句下》)扶富(《廣韻・去聲・宥・復》)房六(《廣韻・入聲・屋・伏》)
英文翻譯:return; repeat; repeatedly

古汉语:



①<動>返回;回還。《與陳伯之書》:「不遠而~,先典攸高。」《信陵君竊符求趙》:「以是知公子恨之~返也。」
②<動>回復;回答。《信陵君竊符求趙》:「公子往,數請之,朱亥故不~謝。」《送東陽馬生序》:「不敢出一言以~。」
③<動>恢復;還原。《出師表》:「興~漢室,還於舊都。」《師說》:「師道之不~,可知矣。」
④<動>免除賦稅徭役。《史記·高祖本紀》:「沛幸得~,豐未得~。」
⑤<動>報復。桓寬《鹽鐵論·本論》:「有~匈奴之志。」
⑥<副>再;又。《勸學》:「雖有槁暴,不~挺者。」《扁鵲見蔡桓公》:「居十日,扁鵲~見。」
⑦<名>袷衣。《世說新語·夙惠》:「冬天晝日不著~衣。」
⑧<形>夾層的。《舊唐書·王鍔傳》:「作~垣洞穴,實金錢於其中。」
⑨<形>繁複;重複。陸游《游山西村》:「山重水~疑無路。」
⑩<動>通「覆」,覆蓋,蓋住。《女媧補天》:「天不兼~,地不周載。」《促織》:「~之以掌,虛若無物。」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