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书写练习

查看笔顺

拼音: 笔画: 部首:



康熙字典:

部首:口
字典出處:宋本廣韻:頁357第11康熙字典:頁176第02辭海: 卷2頁5550第1GSR: 第975.g漢語大字典: 卷1頁0018第03
國語發音:lì
粵語發音:lei6
唐代發音:*liə̀
說文解字:《一部》吏:治人者也。从一从史,史亦聲。
宋本廣韻:《廣韻・去聲・志・吏》吏:《說文》曰:治人者也。力置切,二。
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口部・三》吏:《唐韻》力置切《集韻》《韻會》良志切《正韻》力地切,𠀤音利。《說文》吏,治人者也。从一从史。《徐鍇曰》吏之治人,心主於一,故从一。《書・胤征》天吏逸德,烈于猛火。《禮・曲禮》五官之長曰伯,是職方,其𢷤于天子也,曰天子之吏。《左傳・成二年》王使委于三吏。《註》三吏,三公也。又《韻會》府史之屬亦曰吏。《周禮・天官・大宰》八則,三曰廢置以馭其吏。《前漢・百官公卿表》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爲長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爲少吏。《註》師古曰:吏,理也。主理其縣內也。又姓。《正字通》漢吏宗,王莽時人。又《五音集韻》神至切,音示。奉也,職事也,勞也。《說文》本作叓。
反切:力置(《廣韻・去聲・志・吏》)
英文翻譯:government official, magistrate

古汉语:


lì<名>官吏。春秋以前大小官員都可以稱為吏,戰國以後一般指下級的小官員或吏卒。《鄒忌諷齊王納諫》:「群臣~民能面刺寡之過者。」《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夜捉人。」【吏隱】做官而又圖清高之名。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