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部首:人
字典出處:宋本廣韻:頁54第31康熙字典:頁95第15辭海: 卷9頁0101第GSR: 第604.a漢語大字典: 卷1頁0126第09
國語發音:yī
粵語發音:ji1
唐代發音:*qi qi
說文解字:《人部》伊:殷聖人阿衡,尹治天下者。从人从尹。
宋本廣韻:《廣韻・上平聲・脂・伊》伊:惟也,因也,侯也,亦水名又州本伊吾廬地在燉煌之北大磧之外秦末有之漢爲伊吾屯隋爲郡貞觀初慕化内附置伊州焉又姓伊尹之後今山陽人。於脂切,五。
康熙字典:《康熙字典・人部・四》伊:〔古文〕𦯴𠈽《唐韻》於脂切《集韻》於夷切《韻會》幺夷切《正韻》於宜切,𠀤音蛜。彼也。《詩・秦風》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又發語辭。《詩・邶風》伊余來墍。又《小雅》伊誰云從。又維也。《儀禮・士冠禮》嘉薦伊脯。《揚雄・河東賦》伊年暮春,將瘞后土,禮靈祇。《註》師古曰:伊,是也。又鬰伊,不舒貌。《後漢・崔寔傳》智士鬰伊於下。與噫通。又吾伊,讀書聲。《黃庭堅詩》北窻讀書聲吾伊。俗作吚。又伊威,委黍也。《詩・豳風》伊威在室。《陸璣疏》伊威一名委黍,一名鼠婦,在壁根下甕底土中生,如白魚者是也。又姓。又州名。本伊吾盧,地在燉煌大磧外,唐初內附,置伊州。又木名。《山海經》熊耳之山,伊水出焉,南入于洛。與洢同。又《周禮・秋官》伊耆氏。《註》伊耆,古王者號。後王識伊耆氏之舊德,而以名官。今姓有伊耆氏。考證:〔《詩・邶風》伊余來曁。〕謹照原文來曁改來墍。
反切:於脂(《廣韻・上平聲・脂・伊》)
英文翻譯:third person pronoun; he, she, this, that
古汉语:
伊
yī
①<代>指示代詞,此。《詩經·秦風·蒹葭》:「所謂~人,在水一方。」
②<代>第三人稱代詞。彼;他。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江家我顧~,庾家~顧我。」
③<助>句首語氣詞。潘岳《西征賦》:「~故鄉之可懷。」
④<助>句中語氣詞。謝惠連《贈別》詩:「豈~千里別。」柳宗元《敵戒》:「縱慾不戒,匪愚~耄。」【伊人】這個人;這些人。【伊始】當初;開始。
常见问题:
- 伊的拼音是什么?
伊的拼音是yī .
- 伊总共有多少笔?
伊总共有笔.
- 伊的笔画写法?
伊的笔画写法请点击上方"查看分步写法"按钮查看.
- 伊的在线书写练习网站?
本页即是伊的书写练习网站